查看原文
其他

顶岗支教日记(六)| 红了眼眶,暖了心房



支教是一场心灵的旅行,

它让我们知道,

原来在那个地方,

那个时间,

有那样一群人,

正为梦想奋斗,

那里的孩子淳朴,

那里的老师敬业。

官微菌将为你推出第六期顶岗支教日记,

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他们的支教故事。



01

支教学生 侯曼





我去的学校是雷波的元宝山中心校,和学校教学部的老师们一起,去的时候在操场等了一小会儿,远处看见一个娇小的女生向我们跑来,她自我介绍道:“老师们好,我是物电学院的陈开杰。”我们去的时候另一个物电学院的女生正在上数学课,于是就去看了一下,她正在上单位换算,我大概听了一点儿,很敬佩物电专业的老师上数学课上得如此好,走下楼,与往常不同的是,今天我们没有去会议室,而是站在阳光下谈心,关老师细心地询问着陈开杰在教学方面遇到的困难,那个女孩的笑容是甜的,她说道:“困难倒是没什么,就是刚开始看到他们只考几分的时候很生气,一直怀疑是不是自己上课讲得不够清楚以至于学生们没有听懂。”关老师细心地给她讲到一些教学方法,让我最触动心弦的是,最后关老师问了一句:“看到老师们来你有什么感触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?”还未开口先红了眼眶,她哽咽地说道:“真的很感动,每一次老师来…...”话还没说完,眼泪就掉了下来,关老师拍了拍她的肩头,说:“不哭啊孩子,加油!”刘珠老师一把抱住了她,转过身也是红了眼眶,酸了鼻头,内心感触良多,陈开杰继续说道:“其实在这里什么都挺好的,就是很想家……”是啊,大家都是从山外的地方来到这里,希望可以带给孩子们知识,能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,当听到两名老师说他们刚开始来的时候,班里的学生只有1个及格,现在有4个了。这两个月里,班级的平均分上升了10分,那满脸的幸福感,阳光在他们脸上分外灿烂,陈开杰告诉我每一次老师来看他们,不管是哪个学院的老师,每一次老师们走的时候都想哭,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我们选择到这里来支教,就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,但是看到老师们满满的亲切感,心里甚是感动。红了眼眶,暖了心房。




02

支教学生 毛呷呷





我带的一年级这个班有52位孩子,但其中就有30位是建档立卡户,包括一位听力残疾的孩子。开学报名的那几天里,就有好几位家长跟我说他们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,尤其是失去了母亲的,让我多关照下他们,孩子还小,又在学校住宿,就交给我了。


其实,我也是第一次当班主任,第一天点名的时候,他们其中有许多名字我都不会喊。但我还是很认真地回答每一位家长:“每一位孩子都很重要,我会尽力关照好每一位孩子,努力让他们都跟上学习节奏。” 


后来我发现孩子们身上穿的衣服要么很单薄,要么就是反季的。有一周里,班上有一个孩子在热天里一直穿着棉衣,后来天变冷的一周里,曲比尔布同学却只穿着一件T恤。还有一次取比拉达同学的一只鞋子不见了,他便只穿着一只鞋在外面哭。原来,这些孩子每周一来学校时就只有身上穿的衣服,而不会带其他任何换穿的衣服和鞋子,若弄丢了鞋子之类的,也就没有穿的了。


于是,在家访活动日这天,我和班上的数学老师决定跟随这些孩子回一次家,亲自到他们的家里去了解实际情况,特别是针对班上的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,希望能够和家长一起帮助这些孩子取得进步,爱上学习。


我们班的孩子都住在比较远的甲谷村和拉巴村。星期五中午放学的时候,我和贾老师也坐上了一辆接着几位孩子回家的车里,出发去最远的拉巴村。孩子们知道我们要去看他们便欢呼雀跃起来,簇拥着我们,抢着告诉我们他们的地址。我们到了甲谷村上面一点就下了车开始走访之程。离开了主公路,通向孩子们家的不是泥路就是山路。这些纯洁、坚韧的孩子果然生长于鹰击长空、高山延绵的地方。在去往几位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们的家时,我和贾老师准备抄近路,爬过眼前这座小山,然后爬到他们的住处。原本兴致勃勃的我,也随着山的延绵喘起气来。久爬而不见住处,心里晃过一丝迷路的担忧。有趣的是,山中的一片荒草丛里竟有好几只野鸡出没,这应是我第一次所见,不禁又感叹大自然的神奇。


当村落终于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时,我仿佛回到了家乡的小时候。土黄色的泥土房,挂在屋檐的金黄色的玉米棒,抡起长鞭打落成熟黄豆的农人,还有浮着绿萍而无人走近的池塘,院旁抽着烟斗的大爷...... 一袭凉风吹过,我把外套的拉链往上拉了拉。山脚不冷,但他们是住在山顶上。


我们找到的第一家是阿登杨军家,杨军他们几位同学是走路回家的,还在路上,没到家。杨军和两位姐姐已经上学了,家里还有两位流着清鼻涕的弟弟在玩耍。我进家里的时候,除了堆了满地的刚收的玉米和扶贫发的一套桌柜之外,我就没看到另外的家具了。我们在认真与夫妻二人交流,探讨孩子的共同教育问题之时,也了解到杨军的父亲没有出外打过工,家里的土地只种植一般的农作物,所以,家里的收入基本上靠卖羊为主,卖点鸡为辅。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家也有过羊,我知道,在这样的高山上养羊是有多么的不容易,况且,这单一而微薄的收入,又怎能承担得起五个孩子的未来呢?杨父点燃了一根烟,在一旁的我们也说道:“您们是建档立卡户,国家和社会都会一直照看着您们。一定要努力让孩子们都有书读,改变命运之道就在其中。”




03

支教学生 次尔祝玛






在和孩子们聊天的时候了解到他们的寝室里面没水洗头,我就告诉他们要洗头就来我的宿舍找我,我给他们烧热水。可是他们一直没来,我以为是他们不太好意思来找我。今天中午我刚吃完饭就发现有人在敲门,我打开门才知道原来是九年级五班的陈苗、黄杰、陈余瑞还有乔茂蝶,他们羞涩地站在门边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:“老师,我们想洗头。”我赶紧把他们叫了进来,我说给他们烧热水洗,结果他们说来不及了,他们再过半个小时必须回去午睡。所以他们说要用冷水洗头,我就把我的盆子和洗发露拿给他们用。我又怕他们感冒,我就赶快把我的吹风机拿出来帮陈苗和陈余瑞把头发吹干了。本来想着给其他两个孩子也吹一下的,结果他们可能觉得不太好意思,非要自己来。他们走的时候我给了他们一人一个月饼,孩子们都既羞涩又感动地接住了月饼。还对我说:“老师,我们下次还来找您。”在私下能和孩子们这样相处,我真的感到很快乐,我似乎又想起了我的初中时光,宿舍也像他们一样没有水没有吹风机,多么希望能去老师家里洗头,但是又不敢去。写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大冰的一本小说《小孩》里面的一句话“见过的人越多,越喜欢孩子。”和孩子们在一起不会害怕说错话,想到什么说什么;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单纯,似乎让自己也回到了以前……




04

支教学生 于靖





在马中校的每一天都会有新鲜事发生,每一天我都能学到许多。那天星期天,不用上课,但我们做了一件比深入课堂还有意义的事,就是家访。我们几个支教学生跟着马中校一行的老师,走访了马边城区及周边乡村的学生家庭。家访队伍分别按年级按批次按小组进行走访,家访的老师主要有教务主任及各班班主任,包括我们几个支教学生在内大概有四十多人。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去学生家里家访,而不是以当初学生的身份在家里等待老师,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新奇,甚至有些期盼,但更多的是茫然,不知所措,更不知如何家访。


我所在的小组有五位老师,我们主要走访的是城区周边的学生。我们家访的第一位学生住在北门桥。从学校出发,过了北门桥,大概又走了几分钟,向山上的方向走去,经过一条弯曲又深长的石梯小路,再穿过一条公路,就到了学生家里。高高瘦瘦的一个女孩子,是马中校高一十三班的一个学生。在她的带领下,我们几位老师进了她家里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屋内昏黄的灯光,一个小小的桌子堆满了书本,很明显这样的环境极其不利于学习和保护视力。纵观整个屋子,三间狭长的的房间并列着,包括了客厅卧室,厨房以及卫生间。她家有三个孩子,学生本人读高一,还有一个妹妹读高一,一个弟弟读初中,加上她父母和奶奶一家六口人住在这个狭小又拥挤的屋子里,居住环境的确不太好。我们几位老师坐下来与学生及家长聊了一会儿,她的父母不会讲汉语,所以全程基本上都是学生代为翻译和老师聊。我们了解到因为读书所以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这样一间屋子,她父母都在马边附近工地打工,以此维持家庭生计。虽然说一家人的生活较为简陋,但这个女孩读书非常认真,成绩也不错,凭着自己的努力进了学校的网班。老师一直告诉她要加油,虽然现在辛苦点,但在三年之后一定会取得好成绩,走进自己满意的大学。


离开她家里,我们走访了第二位学生,也是高一十三班网班的学生,住在鄢家坝的一个男孩子,不同于别人的是,他是独自一人在外面住宿的学生。同样穿过几条深长的巷道,爬上石梯,再绕过几个院子,我们来到了他住的地方。那是一间单间,就他一人住,公共卫生间的用水是自己用桶去提,用电设施简陋,只有两个插板刚好足够做饭,一道帘子将床隔开,留出三分之一的地方就当作卧室。这个学生很独立,一人在校外住宿,没有亲人陪伴在侧,除了学习还要自己做饭洗衣,照顾自己。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独立的性格和习惯,使他在学习上多了一份自觉和坚持。


第三次家访,是我来到马边以后走路走得最久的一次,也是走得最远的一次。本以为家访会很近也会很快结束,所以我穿了一双小靴子,结果我真的忽略了这些山路和石梯的实力,家访结束后,不适合走路的鞋子果然将我的脚磨破了。虽然很累,甚至还付出一些“小小的代价”,但那次的家访让我收获颇多,非常值得。通过这次家访,我学习到了家访的过程以及具体的实施,这无疑对我的教师生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,当然也将成为我记忆中宝贵的一段经历。其次就是对于学生的深度了解,以前我所了解的学生只是在课堂上,经过那次家访,我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。这都将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,促使我自觉地去关注学生,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,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;不仅要做他们学习上的促进者,更要做学生心灵上的陪伴者和灵魂的塑造者。




05

支教学生 张仁露




午餐时间,一个学生问我:“张老师,你怎么总是在我们教室?比我们班主任都还来得勤!”顿时,我有点尴尬,想到读书时代也是一样,最讨厌任课老师在课间的时候去教室,没有想到,现在我也成为了我曾经最“讨厌”的人。


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,只好说:“你们看你们的课表,我一周只有8节课呀,但是你们班主任一周有14节课,而且每次我来教室都是监督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,你们作业做完了可以出去玩呀!”我反问他:“那你们之前的数学老师怎么样呢?”他骄傲地说“我们之前的数学老师也是这样课很少的呀,但是也没有经常到我们教室……”我变得哑口无言:“我是对你们负责才来你们教室的呀!”


放学后,我去教室等着学生,跟他一起回去家访。他又问我:“张老师,你怎么又来教室了?”“我来和某某同学一起回家。”他不再质疑我:“张老师,你真负责,看来我们的班主任要向你学习了!”


这个班的数学老师已经换了好几个,再加上班上今年增加了十多名学生,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很严重,而且后进生是自觉性比较差的,我除了课间去教室监督他们,别无选择。但是经过我和他的对话,我也要反思,争取以后课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,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。


成为曾经最讨厌的人不可怕,可怕的是违背初衷,而成为碌碌无为的人。




06

支教学生 李振国



<<  滑动查看下一篇日记  >>



<<  滑动查看下一篇日记>>



 • end • 


往期回顾

5个场景带你再现南北差异

我们不会相处很久,但会记得很久

对国学有兴趣的乐师儿们,这场讲堂你们不要错过~

双十一,你不容错过的乐师大促销

欢迎原创作品投稿

投稿邮箱:2126253098@qq.com

新浪微博:@乐山师范学院


文字/图片:支教学生

编辑:方洁

审阅:孟繁增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